首页 > 党史故事 > 正文

红色热土映初心
发布者: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1/05/28 09:42   浏览次数:

江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巍巍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潺潺于都河是万里长征的出发地,无数先辈在这里写下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山河无言,却永远珍藏着厚重的红色记忆,象征着永不枯竭的精神源头。日前,记者前往红色圣地,探寻初心与使命的根脉。

“看见红旗就看到了希望和力量”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当《十送红军》动人的乐音响起时,人们的思绪仿佛回到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

“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这是萦绕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一些人心头的疑问。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着队伍走上井冈山。他在井冈山茅坪村的八角楼里,靠着一根灯芯微弱的光亮,写下了两篇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回答了这个问题。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同样面对“革命前途到底在哪里”的疑问,还是毛泽东,在遵义城的冬夜里,用铿锵有力的发言驱散了寒意,革命从此走上新途。

伟大的思想领航时代前进的方向。正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此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这个伟大的政党带领中国人民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西柏坡、走到北京,再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历史的回声虽已远去,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如辉煌的光焰永续普照大地。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红色圣地江西,在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后说道:“当年革命十分艰难,也可能不成功,但人们心中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就一定会前赴后继,哪怕当时不成功,将来也必然成功!这个理想信念我们一定要有,要把这个火烧得旺旺的。”

“当时我向总书记报告,要在建党百年时巡演500场,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袁尚贵是于都县政协副主席、长征源合唱团首任团长,也是革命烈士的后人。他的外公高良铎于1932年参加红军,在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壮烈牺牲。2019年总书记来江西考察时,他作为于都县的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之一参加会见。袁尚贵说,合唱团成立9年来所有的巡演都是公益性质的,目前巡演已经达到492场。

“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家脱贫了,我也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帮助更多人脱贫致富出一份力。”彭夏英曾是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凭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她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范。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她的家,坐下来同夫妇俩算收入支出账,问家里吃穿住行还有什么困难和需求。彭夏英深受感动,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2016年年初,她拿出全部积蓄开办神山村第一家农家乐,又办起神山特产小卖部,出售土特产和手工制品。“如今,我们家年纯收入有12万元左右。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2016年年底,彭夏英家实现脱贫;2018年,她当选为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同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2019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彭夏英家的巨大变化是整个神山村脱贫的缩影。在她家门口,竖了一根旗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习近平总书记离开我家后,我女儿说要竖起一面红旗。看见红旗就会想起党的关怀,就看到了希望和力量。”彭夏英说。

“到处都光闪闪、亮堂堂”

尽管红色政权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条件艰苦,但我们党始终不忘关心群众,在井冈山立足之后,立即颁布实施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让根据地人民真正成为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从根本上翻了身。“中国共产党万岁!”土地革命让井冈山人民第一次喊出了这句发自肺腑之言。

“共产党万万岁!”这也是今年已104岁高龄老人段桂秀最常说的话。段桂秀是红军烈士王金长的遗孀,老人家不会说普通话,但每当说出这句话,她总是尽量提高声量,咬准字音,让人能够听清楚。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于都县见到段桂秀时,关切地询问她身体如何、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现在,段桂秀每个月能领到2565元抚恤金,医疗费用由政府全包。政府还帮她家建起了三层新房,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没看过的看过了,没坐过的坐过了,没吃过的也吃过了,到处都光闪闪、亮堂堂!金长要是能看到这些,该有多好,我是在替他享福……”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的家里,看厨房、进卧室、入客厅,向我们了解村里发展及我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我当时说,2019年争取收入突破10万元。现在我可以说这个目标早就实现了!”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村民孙观发也是红军烈士后代,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潭头村,实地考察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情况。

“‘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这是以前我们村里的真实写照。如今,我们村建好了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很多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社区环境也越来越美了。”孙观发说,村里合作社新种植了水稻、马蹄,新搭建了蔬菜大棚,乡亲们都入社分红了。“我们村里还组建了旅游公司,我也是股东呢!”孙观发笑言,家里原本空着的四间房重新装修,按照同时能容纳9人住宿的规模,置办了床、空调、热水器等,办起了民宿。后来还办起了农家乐和超市,随着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他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一年下来收入近20万元。

家家户户房子的外立面上都有不同样式的红色宣传壁画,整洁的村道上穿着“红军装”的研旅团队络绎不绝,很难想象,如今一派昂扬风貌的井冈山市葛田乡古田村,原本村容村貌落后,村里就剩下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我们既应该承担起传承井冈山红色基因的责任,也要让更多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古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玉荣说,2019年村里与井冈山炎达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洽谈合作,兴建起古田研旅基地。目前基地已完成红军街特色区、住宿生活区、教学体验区等三区建设,建成精品民宿71栋,接待床位626张;打造了红色讲堂、工艺坊、民俗馆、田园广场、公卖处等业态。“编草鞋是我爷爷奶奶那辈留下来的手艺,如今受到很多游客的欢迎。”几位村民笑呵呵地招呼记者看他们的编鞋手艺,跟记者拉着家常,希望红色研旅能越办越红火。

曾经,一双双草鞋是老区人民送给红军子弟兵的心意,如今这双草鞋跨越时空而来,传递的是历史精神的温度,寄托的是美好生活的愿景。

(记者 张斐晔 邹兰斯 胡晓军)

<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三个渠道 南水北调:人类最大规模的调水壮举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