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史故事 > 正文

一条旧毛毯
发布者: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2/01/14 14:27   浏览次数:

文物档案

这是一条旧毛毯,纵高196厘米,横宽166厘米,重1.64千克,纯羊毛材质,表面有3个破洞,另外还有几个小窟窿,都已经打上了补丁。1940年,原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第九团团长徐绪奎带队缴获此日军军用品。徐绪奎在黄桥战役第三战营溪反击战中壮烈牺牲后,毛毯就由他的上级兼老乡王必成将军保管和使用了49年。1989年,王必成夫人陈瑛将其赠给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1995年经江苏省文化厅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我走后,请帮我把这条毛毯捐赠给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它是那段历史的一个缩影,寄托着我对绪奎他们那些战友的挂念……”被苏南抗日军民誉为“王老虎”的开国中将王必成老将军,生前对夫人陈瑛这样嘱托。1989年3月,老将军病逝,遵循其遗愿,这条毛毯收藏在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毛毯整洁而泛黄,轻轻抚摸,触手生温的厚重感见证了黄桥战役那段艰辛岁月。

王老将军口中的绪奎,是时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2纵队9团团长的徐绪奎,也就是这条旧毛毯原先的主人。二人是湖北老乡,一起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到了延安又一起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成立初期的抗大简陋不堪,学员们都以膝盖为桌子,以背包为本子,吃饭连小米都没有。两人同吃同睡,学习之余挖野菜充饥,晚上枕着书本聊理想。

“必成,啥时候我们才能上阵杀敌呢?”

“等学了真本事,杀得敌人措手不及……”

在互相鼓劲儿中,他们度过了短暂却充实的学习生涯。在这样艰苦的学习环境中,两人的情谊愈发深厚。

时间回溯到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渡江北上,执行“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建立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王徐二人也从延安辗转来到苏北,部队整编后,王必成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2纵队司令员,徐绪奎任2纵队9团团长。虽说是严肃的上下级关系,私下里二人仍以兄弟相称,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1个多月后,按照指挥部要求,徐绪奎带队攻打黄桥以南的孤山、西来两个日伪据点。在当地村民的掩护下,他率部轻装奔袭,利用熟悉地形等优势,迅速歼灭日军30余人、伪军100余人,粉碎了日伪两次报复性“扫荡”。战后,这条日军军用毛毯,作为战利品留给徐绪奎使用。他十分珍惜这条毛毯,在他看来,毛毯和其他缴获的军用物资一样,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是新四军英勇抗日的见证。

9月6日,徐绪奎奉命率部还击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对黄桥的“反扑”,惊险而英勇地从反共顽固派的碉堡空隙中插入营溪镇,直击敌人腹地,消灭了韩德勤部保安1旅两个团,有效打击了反共顽固派阻挠我军东进抗日的气焰。在众人分组消灭残敌的时候,悲怆的一幕发生了——一颗子弹无情地穿过徐绪奎的胸膛,他献出了年仅24岁的宝贵生命!

在接到徐绪奎牺牲的报告后,王必成十分悲痛,他号召9团战士坚决肃清残敌,誓死为徐团长报仇。在他的率领下,9团战士化悲痛为力量,争先恐后、奋勇杀敌,歼灭了敌人两个团。随后,战士们为徐团长举办了简单而悲壮的入土仪式,在场的同志无不潸然泪下。

黄桥决战胜利后,部队向海安、东台方向发展根据地。王必成正忙于指挥之际,一名满身尘土的战士走进了指挥部。这名战士叫金山,是徐绪奎生前的警卫员。他知道二人关系很好,准备把徐团长的部分遗物交给王必成保管。从他的手中,王必成接过了这条异常珍贵的米黄色毛毯。当时,一向以“冷面”著称的王必成,强忍眼泪对这名警卫员说:“永远都不要忘记你们徐团长。你我都要为了实现他的遗愿而奋斗,现在我们的共同任务是消灭敌人!”金山刚走出门没多远,便听到背后传来难以克制的哭泣声。

从此,这条旧毛毯就成了王必成的随身物品,他十分珍惜,始终带在身边。1946年,部队驻扎在苏北高邮县城里。工作人员向王必成建议:这条毛毯太旧了,换条新的吧!王必成立即把脸一沉,连声说道:“不换,不换,坚决不换!”大家看他这么坚决,也就不再提及换毛毯的事了。

全国解放后,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金山几次来看望王老将军。他们常谈起这条毯子,有时还拿出来看看,深情地抚摸一番。每当这时,王必成总会感慨一番:“自从它来到我身边,风风雨雨,南征北战,已经3次横渡长江。1943年1月我带着2旅南渡到达茅山地区、1945年北撤苏中、1949年渡江作战。从战争到胜利,从乡村到城市,经历了难以想象的风雪饥寒,惊心动魄的无数鏖战,我一直带着它、盖着它。我盖着它,就会想起绪奎,就会想起那些和我们一起战斗而光荣牺牲的战友——萧国生、郭猛、刘别生……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不能忘记过去。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啊。”

后来,王必成的小女儿结婚,想到爸爸盖的这条毛毯实在是太旧太薄了,特地买了一床纯毛的新毯子送给他。王老将军接过新毯子,严肃地说:“新毯子我收下,你们的孝心我记下了。但是,原来的毛毯不能换,因为盖着它有意义,它有着特殊的回忆,有着特殊的温暖。”

也就在这样的“换”与“不换”之间,时间匆匆走过近半个世纪。毛毯的滚边已经被陈瑛换了两次,3个大一点的破洞,也打上了补丁,另外还有几个小窟窿,也稍作了修补。一直以来,在王老将军心中,这条旧毛毯是革命者战友情谊的最佳写照,也是留给他的最好念想。

将军乘风去,遗物教后人。历经80多年岁月的旧毛毯,它展示的是新四军东进抗日的艰辛不易,承载的是革命战友的深厚情谊。同时,更激励着我们,踏上新时代赶考路,只有坚持干字当头,实干为先,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不易越团结,我们才能真正当好时代答卷人,努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满意答卷。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委组织部、泰兴市委组织部)

< 上一篇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胸怀祖国 无私奉献——西迁精神述评 【西大学子说】党史小故事专辑七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