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批批游客来到南泥湾,成为南泥湾精神的传播者、见证者、传承者。图为党徽广场。
“上至旅长,下至马夫,一律参加生产。”80年前,为了克服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英雄的八路军120师359旅战士,与天斗、与地斗,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在南泥湾掀起大生产热潮,用镢头将野草丛生、荆棘遍野、野兽出没、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稻田翻绿浪,窑洞满山腰”的“陕北好江南”。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如今,这首扣人心弦的歌曲在绵延不断的沟壑间传唱,一代代南泥湾人主动接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接力棒,扛起新时代的老镢头,成为南泥湾精神的传播者、见证者、传承者。
80载 永不磨灭的番号
8月的南泥湾,风光旖旎。驱车穿过稻香门迎面便是党徽广场。不远处,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里虫鸟鸣鸣,千亩稻田呈现出一派江南好风光……
“如今的好光景,都是359旅的战士们一镢头一镢头刨来的……”不远处一个农家小院里,76岁的侯秀珍正叉着腰,倚着墙为来访者讲述南泥湾的故事。燕子不时在院里飞过,窑洞外墙上“南泥湾精神代代相传”几个大字格外耀眼。
“1941年,在‘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声中,中央调359旅由华北前线回防,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侯秀珍边捶腿边说,当年王震率359旅的战士们肩挎钢枪、手握镢头,雄赳赳气昂昂地横跨了芦苇荡,硬是在荆棘中开出一条路进驻了南泥湾。侯秀珍的公公刘宝斋时任359旅719团9连副连长。
那时候的南泥湾,大片大片的梢林一眼都望不透。
“要在这里种庄稼,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侯秀珍告诉记者,初来南泥湾战士们摩拳擦掌、振臂高呼,既扛枪练兵,又挥锄垦荒,任凭风云多变幻,只决心把荒山变成良田。
就这样,一场改天换地的“战斗”在这片黄土地上打响了,沉睡的南泥湾被359旅战士们用镢头“唤醒”了,359旅这个英雄的番号也响彻大江南北……
80载 劳动模范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
“毛泽东在窑洞下开垦了一块地种蔬菜,朱德背起箩筐拾粪,任弼时在纺线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周恩来被评为纺线能手……”8月11日,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讲解员马倩格告诉记者,在大生产运动中,党中央领导人率先垂范,留下很多珍闻逸事。
有这样一张老照片,让人驻足。
照片中,一位年仅7岁的小女孩正全神贯注地用小手在纺车上捻毛线,一脸倔强。她是359旅4支队供给处干部吴成恩的女儿吴萍。
“当时,很多成年人每天能纺二三两。但小吴萍每天却能纺到一两多,是陕甘宁边区最小的劳动英雄模范。”马倩格告诉记者,小吴萍纺线的事迹让大家很受鼓舞,开荒、纺线的劲头儿更足了。
玉米堆满场、牛满山、羊满圈……至1944年底,战士们种植面积达26万多亩,还办起了肥皂厂、铁匠铺、纺织厂、被服厂等20多家小型工厂,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模范,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在黄土地上上演了“南泥湾奇迹”。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南泥湾精神都是我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法宝。”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馆长左铁如是说。
1944年,南泥湾收获粮食约3.7万石,向陕甘宁边区政府缴纳公粮约1万石。毛泽东主席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
80载 南泥湾精神代代相传
“这把老镢头,是我老父亲刘宝斋当年和359旅的战士们用来开荒种地的,另一把老镢头是我当年用来退耕还林用的。”8月11日,刮刮老镢头上的土,侯秀珍骄傲地说,今年她带领祖孙三代拿出全部积蓄在自家院子建立这个“展览馆”。
近百幅南泥湾大生产期间的老照片整齐排列,一个个359旅的革命文物静静“躺”在透明的展示柜里,4块木板上工整地刻着“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 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16个大字……
“屋子这头,就是我老父亲的旧居,这孔窑洞可有历史喽,是当时359旅挖的!”掀开门帘,侯秀珍步履蹒跚地走进隔壁的“刘宝斋红色家风馆”。
与北京知青打坝、给干部群众讲红色故事……一张张挂满墙的老照片诉说着刘宝斋老人不平凡的一生。
“我老父亲16岁参加革命,1937年跟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41年来到南泥湾后就再没离开。”望着墙上这些熟悉的老照片,侯秀珍眯着眼睛回忆说:“老父亲说,他看到了全国解放,看到了天安门前升起的五星红旗,但他的战友们没等到这天。和战友们相比,他已经很满足了,所以他要继续坚守在南泥湾,守住大家开垦的这片土地。”
为了这份承诺,1944年359旅离开南泥湾南下时,刘宝斋成为留守部队的一员,继续从事农业劳动、发展经济支持延安的后勤保障。
1999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延安全面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作为村干部的侯秀珍主动扛起老镢头,带领群众在三台庄等村栽树,她的吃苦耐劳大家都看在眼里,亲切地喊她“铁姑娘”。
“老一辈人为了解决温饱开荒,新一代人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栽树。”在侯秀珍看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几年下来,她的镢头跟公公的镢头一样,也被磨掉了一大截。
“老姨总说,没有那些革命前辈流血洒汗,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努力把老百姓所急所想所盼的事情办好,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只要有空,麻洞川镇副镇长苏婷就会来看看侯秀珍,她也是南泥湾359旅志愿者宣讲队的队员。
艰苦奋斗八十载,留得鲜花正满川。
如今,南泥湾这个响亮的名字,已成为一段不老的传奇。一个个新时代的“垦荒人”再次扛起手中的“镢头”,让南泥湾精神代代相传……(记者 李旭佳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