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21/05/21 09:57 浏览次数:
从北伐战争中战功赫赫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到抗日战争时期威名远扬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一生波澜壮阔、坎坷悲壮,经历了胜利、失败、曲解、囚牢等各种考验,出狱后不久在一场空难中离世,时年50岁。
在叶挺的故乡——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坐落着占地面积300亩的叶挺将军纪念园,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挺故居、叶挺纪念馆、腾云学堂、会水楼等建筑,2013年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9年吸引超110万人次来这里参观。
率领独立团屡立战功
走进叶挺将军纪念园,在白马将军铜像广场,挺立着叶挺将军策马奋战的铜像,上书“领导抗敌 卓著勋劳”,正是叶挺将军铁骨铮铮、戎马一生的写照。
东征、南讨胜利后,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1926年5月,为援助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抵御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南犯,叶挺独立团(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四团)奉命作为北伐先遣队,从肇庆出发开赴湖南前线,率先揭开北伐战争的“血战”序幕。
在叶挺纪念馆的《北伐先锋 保卫武汉》展区,充分展现了叶挺将军率独立团斩关夺隘的战绩。进攸县、打醴陵、克平江、夺汀泗、取咸宁……叶挺独立团勇猛善战,所向无敌,“铁军”威名由此远播。
“汀泗桥是咸宁县属的一个小集镇,北去武汉,南至湘粤,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叶挺将军纪念园讲解员古婉珊介绍,在敌我双方对峙期间,叶挺将军向当地农民请教,获知一条小路绕道古塘角,直插敌后,致敌军全线崩溃,振奋了北伐军的士气。
短短数月,叶挺所率的独立团转战湘、鄂、赣三省,行军数千里,屡建奇功,尤其是在汀泗桥、贺胜桥这两个北伐最有名的战役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如今,叶挺纪念馆内还原了当年叶挺独立团“血战汀泗桥”的场景,带观众重回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感受叶挺将军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叱咤风云的魄力。
1927年1月,湖北省及武汉各界人士委托武汉汉阳兵工厂制作了一块高1米、宽0.5米的铁盾牌,正面镌刻两个大字“铁军”,赠送给第四军。叶挺纪念馆仿制了这块“铁军”盾牌,供世人瞻仰,让铁军精神代代相传。
狱中写下《囚歌》以明志
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峻情况下,叶挺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个昼夜。他在与国民党军交涉时遭无理扣押,后来被辗转关押于上饶、桂林、恩施、重庆等地,囚禁长达5年2个月。
在囚牢期间,为使叶挺屈服,国民党使尽种种手段威逼利诱。无论是“上饶宴请”“蒋介石的封官”,还是“骨肉情的感化”,叶挺丝毫不为所动。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尔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1942年11月,叶挺在重庆的红炉厂囚室写下了慷慨悲壮的《囚歌》以明志。
讲解员古婉珊特别提到,《囚歌》写好后,叶挺在下面签上了“六面碰壁居士”的名字,托夫人李秀文带给了郭沫若。郭沫若收到后一再捧读,评价说“叶挺的诗是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
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和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之下,叶挺终于迎来自由。出狱后的第10个小时,他写下人生第二份入党申请书。中共中央复电,称赞叶挺忠诚地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考验,决定接受叶挺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4月8日,叶挺与夫人李秀文、女儿叶扬眉和儿子阿九等人乘飞机返回延安,在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遇难。正如《囚歌》中所写,叶挺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开拓进取。
(南方日报记者 糜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