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否发生过大型战役?”湖南省长沙县福临镇随处一所驿站,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不时有人询问起这里的历史。
“1939年至1944年,四次长沙会战期间,日本军队从岳阳南下长沙,福临镇便是必经之路。”任何一名工作人员,都能随口道出福临镇的烽火岁月。
湖南省长沙县福临镇,便是“断肠师长”陈树湘的故乡。成长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人们,早已对家乡的故事熟稔于心。
杨琮,福临镇文化综合服务站站长。从2010年开始,十年的时间,他率相关工作人员沿着中国工农红军三十四师的战斗足迹,多次走遍了3省7县,只为挖掘背后的故事。
“当时他们只有一个信念,打完胜仗,所有人都不会受苦。”听闻我们来此,只为听他讲讲关于陈树湘的故事,杨琮便毫不吝惜地拿出自己珍藏的故事,带我们走入了那个全民族奋勇抗敌的时代。
陈树湘故居全景。人民网 李芳森 摄
1905年,陈树湘出生在福临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从小就随父亲在地主家做长工,生活艰苦,饱受欺凌。5岁时,母亲去世,唯一的妹妹因生活难以为继只得送人,之后不幸天折,只剩陈树湘和父亲相依为命。
1921年,毛泽东、杨开慧定居在长沙清水塘从事建党活动,16岁的陈树湘与他们在清水塘的住所一岭之隔。彼时的陈树湘靠送菜维持生计,他在给毛泽东夫妇送菜之余,经常听他们讲一些革命理论。陈树湘开始意识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迎接光明,他开始走向革命的道路。
1925年7月,经滕代远、周以栗介绍,陈树湘加入中国共产党,逐渐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奔赴井冈山,在陈树湘29年的短暂生命里,最美好的年华都在战火硝烟中度过。
陈树湘铜像。人民网 李芳森摄
湘江战役,是陈树湘参与的最后一场战役,被称为红军长征史上最惨烈的一战。
1934年10月,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十一月下旬,陈树湘和战友们与十几倍于己之敌鏖战4天5夜,在完成任务后,红三十四师被阻于湘江东岸,仅剩53人,师长陈树湘重伤昏迷被俘。
敌人得知被俘之人是陈树湘时,欣喜若狂,将陈树湘抬往道县县城去邀功请赏。陈树湘乘敌不备,在担架上忍着剧痛,毅然从腹部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陈树湘以29岁的年轻生命,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
陈树湘牺牲后,敌人割下他的头颅,挂在长沙小吴门的城墙上。陈树湘最终以这种悲壮而惨烈的方式,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故乡。
整个湘江战役,红军伤亡、被俘和失踪人数近5万之巨。在广西全州县一个叫岳王塘的江水转弯处,由于江水渐缓,从上游漂浮下来的红军战士的遗体聚集在这里,江水看上去灰蒙蒙一片。至今,当地还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如今的福临镇。人民网 李芳森摄
“我们正走在先烈们用生命开辟的道路上,我们是他们的延续,我们现在的每个瞬间,都是他们心中为之奋斗理想中的模样。”身着军装的福临镇文史顾问杨义,笔挺地站在镜头前,讲述着那段他讲了多年的历史。故事讲到最后,他热泪盈眶。“我昨晚三点醒来后,又翻了翻陈树湘的一些史实材料。我希望把陈树湘的故事讲得更加生动,让他的这种精神能够流传给年轻一辈。”
这些年来,家乡的人们为了纪念陈树湘,组建了“陈树湘事迹宣讲团”,把陈树湘的故事编成了五堂党课,送进校园、企业、机关,希望这些红色故事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熟知;同时还组建了专业的讲解员队伍,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讲解。
福临镇还先后建设了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树湘党建公园,修缮了陈树湘故居、创建起了长沙市第一所以陈树湘命名的“红军小学”,让陈树湘的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道县陈树湘烈士纪念馆。道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陈树湘牺牲地湖南道县,在2019年启动实施纪念园二期工程建设(陈树湘烈士纪念馆),主要迁移修建了陈树湘烈士墓、红三十四师烈士墓,建成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红军标语墙和红三十四师烈士名录墙,提质改造2公里入园道路,全力打造成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景区。
其中,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布展面积360平方米,分“前言”和“坚定信仰”“听党指挥”“牢记使命”“绝对忠诚”四个展区,集中展示了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短暂而辉煌的革命生涯。
从湘江中游长沙出发,在湘江发源地永州长眠,陈树湘走过的29年间,几乎都在母亲河的两岸奋斗。如今,同样在母亲河滋养下成长的后人们,也不忘瞻仰这座用生命树立起的红色丰碑。